回乡偶书两首
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
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
离别家乡岁月多,近来人事半消磨。
惟有门前镜湖水,春风不改旧时波。
第一首诗在抒发诗人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,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;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,流露出诗人对生活变迁、岁月沧桑、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。这两首诗语言朴实无华,感情自然逼真,充满生活情趣。
采莲曲
稽山罢雾郁嵯峨,镜水无风也自波。
莫言春度芳菲尽,别有中流采芰荷。
这首诗歌明快、欢悦的格调清楚地表明:诗人对事物已经消逝的旧貌没有丝毫留恋和惆怅,而是对事物变化之后所展现的新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喜悦;尤其是“别有中流采芰荷”的诗句,更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、奋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,体现了一种精神的升华。
送人之军
常经绝脉塞,复见断肠流。
送子成今别,令人起昔愁。
陇云晴半雨,边草夏先秋。
万里长城寄,无贻汉国忧。
此诗写诗人深知边地之艰苦险恶,但为保国卫边计,却鼓励其人从军赴塞。诗中洋溢一种崇高壮重之美。
晓发
江皋闻曙钟,轻枻理还舼。
海潮夜约约,川露晨溶溶。
始见沙上鸟,犹埋云外峰。
故乡杳无际,明发怀朋从。
这首诗创作于 贺知章 年轻时离别故乡永兴县,去京城长安赶考时。如果这次远行是去长安应举的话,那么贺知章五十年后写《回乡偶书》的意境正好与《晓发》相对应。
题袁氏别业
主人不相识,偶坐为林泉。
莫谩愁沽酒,囊中自有钱。
这首留题记游的即兴之作,颇能表现诗人潇洒坦荡的性情。诗人并非专程访友,只是随性游春至此,因为风景优美,虽然主人不相识,仍然停留下来,“主人不相识,偶坐为林泉”。不是一个开朗、洒脱、好交友、好结客的人,是不会这样行事的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